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对话新国企 赵萍:全社会要倡导劳动美

发布时间:2016-04-28 来源:

嘉宾介绍:赵萍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嘉宾主持:王晓波 新华社记者、经济参考编委

主持人:

聚焦改革新趋势,挖掘发展新动能。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青年网演播室,共同参与【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访谈节目,本节目是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资委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国资小新、《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国资委信息中心协办。

在访谈的过程中,各位网友可以通过“国资小新”微博、微信平台向嘉宾提问、互动。我是本次访谈的主持人,新华社记者、经济参考编委王晓波。

今天来到访谈现场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赵萍,我们欢迎赵工来到我们的访谈现场。

赵萍: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事风电设备技术开发的工作者,根据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和工作的一些体会,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

据我们了解,东方电气在去年年底和瑞典企业签订了一项风电设备成套供货和相关服务合同,这是中国企业把风电设备卖到了欧洲市场。我们有请赵工给我们讲一讲,目前这个项目的合作进展和对国内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

赵萍:

这个项目虽然是布莱肯风电项目的第四期合同,实际上我们东方电气的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已经与瑞典的SKAB公司签订了布莱肯风电三期合同,合同额包括30台2.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安装、调试、试运行和质保期内的运营和维护支持等技术服务内容。

这个项目,能够提供到欧洲电力市场,标志着中国本土企业自主设计开发的机组推向欧洲市场,这也表明我们的技术,包括设备,已经向国际技术在靠近,能与国外大公司同台竞争。

布莱肯风风场是欧洲最大的风场,我们四期项目的成功签约,是继三期合同成功履约之后的续签,三期合作之后业主对我们再次青睐,说明他们对我们全面的认可,对我们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欧洲市场、技术、环保方面要求非常高,东方电气能够在前面三期合作的基础上再获得充分的肯定和认可的基础上又签订了第四期合作,这的确是可喜可贺,在此我们也向东方电气、向赵工表示祝贺。

赵萍:

谢谢。

主持人:

今年总理报告提出要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草案也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为清洁能源方面的专家,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怎么样?

赵萍:

大家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也感受到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也承担着环境污染的代价,比如大家深恶痛绝的雾霾,绿色发展是大家共同的期盼。当前咱们国家正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任,作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传统能源正面临着调整与改造,在这种形势下,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新能源,逐步成为可替代的能源,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作为咱们消费能源的一个重要选择之一,这是一个新的趋势。

现阶段,我们国家已经从资源的勘探到设计、制造,以及投资、开发、商网运营,形成了全产业链。从去年咱们新增风机的装机容量看,近三年已经超过了核电,位于第三。这是国内风能的发展状况。

而我们东方电气进入风电行业已经有十年了,也见证了风电这一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全进程。我是2006年从火电技术开发转到风电技术开发领域的,也是伴随着公司风电产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我们公司2006年首台风电机组安装在山东荣成,一直到去年底已经投运了7000多台风机,遍布祖国各地。对于风电的前景我们是充满信心,但也有很多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主持人:

刚才我们从赵工的介绍里面,能看到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以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风能目前看可以从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能源。东方电气是咱们国家能源结构、能源产业发展的缩影,赵工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赵萍:

非常荣幸。

主持人:

刚才从赵工的介绍可以看到新能源发展的形势,我们同时也看到有一些统计数据,比如说咱们的弃风率问题,可能是业内业外都比较关注的指标,在2015年这个指标达到了二位数,刚才说您说咱们发展风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那么,您认为中国在包括风电在内的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赵萍:

我来人大会之前也做了一些调研,包括和业主、认证机构,也进行了一些沟通,了解了一些情况,当然这个情况可能不像专业机构掌握得那么全。有三点:

第一,风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局部弃风现象非常严重。特别像风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比如吉林、新疆、甘肃这三个省,去年年利用小时数远远低于设计的最低限度2000小时,实际最低的达到1390小时。这就影响到业主的效益,也影响到他们对风电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对咱们国内的风电市场影响还是蛮大的。

第二,整个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为通过大概十年的发展,国内从上百家的设备制造企业,最后经过淘汰形成了大概十余家规模比较大的设备制造商,这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群体,我们设备的关键配套产业,有很大的产业群都在这儿。国内这个市场现在竞争激烈,最后导致了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国内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我也了解到一些,因为现在发展不景气,存在着三角债的问题,比如说业主,包括设备供应商、下游的供应链,三家的资金链存在着三角债的问题。还有就是质保金的回收问题,实际上这些对我们设备供应商来说,都是影响他的资金链和发展。

这是我了解的三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

针对您刚才了解到的这些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咱们东方电气做了哪些工作来克服这些问题?

赵萍:

这个局部的,你说弃风现象,大家在人大会讨论的时候也在说,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关系,因为我们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电力的需求也放缓,这是总体的情况。也和电网设施的建设有关,包括电网的布局、定价政策以及利益分配,都会影响到企业发电的效率和效果。在这方面实际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储能技术的问题。我们东方电气最近几年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发,我们的研发中心——中央研究院专门组织开展风能能量储存技术的研究。比如钒电池、钠电池、锂电池,现在的研究也逐渐见到成效,在市场上也慢慢会见到成效,这个问题后期慢慢会得到解决。

第二,针对竞争,企业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东方电气在去年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整合了集团内部的风电产业,新成立了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另外在企业层面开展精益制造,降低成本,这样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举措之一。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在这个总体战略规划之下,我们的新能源、风电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也请赵工谈谈在这方面的看法?

赵萍:

这个也正好是我今年提交的一个建议案,如何使咱们企业尽快的“走出去”。现在我国的新增和累积的电力装机容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并且95%都是国内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中国风电制造商也研发出很多产品,包括低风速、低温的,还有抗台风的,防盐雾、潮间带等类型的风机。

另外从功率上来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内制造商已经有1MW-6MW完备的开发设计系列,并且1.5MW-3MW风电机组已经批量生产、大量投运。现在3MW以上风电机组也已逐步在进行批量生产。

从技术上来讲,国内的设备供应商现在不论是从制造质量、设计,机组的运营和可靠性方面,也和国外的技术基本在靠近。在个别领域,我们可能还领先,比如在高原山地、低风速机型上还领先一些,这些都为我们风电“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如何能够使我们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走出去”,并且走的好,这也是包括我们企业在内的国内众多设备商所关心的。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对“一带一路”战略,国家都有部署,在规划中我们用了“五个通”来阐述要构建双边以及多变的机制,包括我们《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同机制”,这都对我们企业“走出去”有一些大的支持,重点是落在实处。

对于“一带一路”有好的政策,但是我也提了一些建议,了解了一些企业关心的问题,供咱们有关部门去考虑:

1、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希望能够细化,尽快编制“走出去”的政策方面的支持,促使咱们风电企业尽快地从技术,包括设备、产能“走出去”提供帮助,这是从具体的资金方面。

2、风险管控方面,因为一个企业“走出去”,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当地打交道,肯定会面临经济方面、政治方面、人文等方面和当地有密切关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可能不会了解那么多,后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作为企业可能要注意研究、去管控,作为国家可能就要积极地与目的国家或者是市场对接,主动给这些企业提供法律,包括政策方面、发展规划方面的信息或者是服务,使企业降低“走出去”的成本。

3、防止一哄而上,不能一听“一带一路”,大家都去抓这个市场,应该由我们政府或者是行业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助推咱们企业能够积极谋划,有序地,或者是有利地、有效地“走出去”。

4、我们国家的认证机构应该尽快地取得国外行业的认证资质。我们风电机组要投入市场以前,必须要取得认证,这是行业标准。这个认证又分国内认证和国外认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取得的国内认证到国外还得不认可。

主持人:

咱们的标准和国际上的标准不太兼容。

赵萍:

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从国内取得的证书国外不认可,我们以前的设备取得的都是国内认证,如果要“走出去”肯定需要重新认证,这方面可能后期就带来了很多,包括时间上、费用方面等问题。我们建议认证机构和国外认证机构是不是能够沟通协商一下,我们是否可以简化一些认证程序或者是认证手续,尽快取得国外的认证。第二希望国内的认证机构尽快取得国外的认证资质,全部都认可的资质,类似我们行业GL认证,或者是其它的国外统一认证的资质,为我们国内企业国际化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主持人:

最近一些年来,每年关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都引起很多人的热烈讨论,去年大家对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的新闻记忆犹新,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一个新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身不是一个新词,但是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一个新词。您作为咱们国家制造业方面的一个专家,怎么来理解“工匠精神”对于咱们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意义和作用?

赵萍:

您刚才说到“工匠精神”也不是一个新词,“工匠精神”含义就是工匠精雕细琢他的产品,精益求精。为什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这个词,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咱们国家已经成为制造大国,大家都可以听到Made in China,但是我们不是制造强国。在春节的时候,大概有600万人走出国门,花了900亿人民币进行消费,其中可能奢侈品涉及到72亿美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就说明国内供应的产品,已经不适合这些人的需求,从这个例子上也说明,咱们中国制造需要转型升级,需要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才能适应现代中国市场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的东西好用、耐用,用起来很舒服。如果说德国企业职工具有工匠精神,我想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和德国技术人员打交道比较多,从他们身上我们感觉到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主动、精益求精。最近我来开人大会之前,我们和德国一家公司有过合作,已经接近尾声,他们来了两个技术人员,实际上是给我们进行两天的技术交流、培训,当结束的时候,我觉得应该非常非常满意,大家非常敬业,但是他讲完以后还在问我们,让我们评价他讲得怎么样,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对我还是蛮感动的,因为在我看来已经非常满意,但是他们还在谦虚地问这件事,很严谨,当时对我蛮有触动的,按理说他们是普通的技术人员,我们跟他有定协议,他们两天的培训还是有一定的费用,讲完以后费用已经算拿到手了,但是这时候他们还在了解他们的培训怎么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德国的工程师,或者是德国人工作严谨体现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怎么不会缔造德国的制造强国地位呢。

还有一个小例子,这两年前大家热议的“马桶盖”,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国人蜂拥到日本为了买一个马桶盖,但是有一次从一个媒体知道一个信息,开发马桶盖这家公司是把开发出的产品发给公司的每一个人,当然这个公司可能人不是特别多,可能百十个人,每个人发一个马桶盖让他拿回家免费试用,但是要求每一个试用完的人要提改进意见。从这个企业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提供这个产品怎么不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呢。

从这两件事、两个例子,我来理解咱们的“工匠精神”,实际是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完善、追求完美。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对我们自己的工作要认真负责,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何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工匠的氛围呢,或者是我们如何培养更多工匠,形成制造强国。我的理解:首先全社会要倡导劳动美,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付出都值得尊重,包括每一件小事,不管是技术人员也好、工人也好,或者是环卫工人,只要他付出劳动都值得尊重。作为劳动者本身,他对自己的工作、劳动要很热爱。一个人一旦热爱,就会产生精品,就会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工作,因为上升到热爱这个层面,就不会去应付这个事。第二,咱们习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者在劳动中体现劳动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这也为咱们劳动者指明了方向。如果全社会都崇尚劳动美,大家都以自己的劳动感到光荣,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肯定是精品,肯定就会汇聚成中国制造,这就离我们的制造强国不远了。

主持人:

网友们可能知道,赵萍不仅仅是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的主任工程师,还有很多头衔,比如说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执委,民盟四川省委科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民盟德阳市委副主委,还有四川省劳动模范。可以说“工匠精神”在您的身上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体现,您能不能跟网友们分享一下,您在工作中、事业上怎么来体现我们所说的这种“工匠精神”?

赵萍: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更正一下,因为刚才主持人说是我四川总工会副主席,后面还要加一个括号,是兼职,因为我现在还是在一线工作,是兼职副主席。

第二,我现在有很多身份,也获得了各种荣誉,我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大家知道,技术开发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一个集体的项目,不是哪一个人单打独斗做出来的。

另外,我作为一个技术开发工作者能获得这些光环,或者是荣誉,我也没有说叫得响的绝活,也没有重大发明,或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科研成果,又获得了这么多荣誉,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因为原因。实际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咱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干出来的。我已经工作了28年,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这28年回忆起来也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才有了今天的这种荣誉。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成长中经历的几个小例子。

我是198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东方电气集团下的东方汽轮机设计部门做火电部件技术开发。当时到那儿以后,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或者其它的想法,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企业职工,把工作尽可能做好,把老师交给我的工作能够尽力做好。大家知道当时的设计条件,不像现在都是电脑画图,当时都是手绘图,我们设计都是拿铅笔一笔一笔画出来。我当时画图不仅要求自己尺寸正确,而且要求它的布局也要合理、美观,这样看这个图也方便。有一天我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设计处的一个领导一看,说你画的图好漂亮,确实感到心理也美滋滋的,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

我现在对手下的年轻人也是这样的要求,不管你做多么小的事,不管是制图或者是编文件,都要严格做,这实际上是一种工作态度的培养。就是因为这种认真的态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有幸参加了一个大的项目,这个项目是联合国计划署援助我们国家的一个项目,是针对火电站的老机组进行改造,这个项目是由我们企业和西安热工院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承担着技术方案的计算工作。当时的计算机不像现在是个人电脑一人一台,当时我记得还是386,运行速度非常慢,并且电脑是一个单位集中管理,每次上电脑大家要登记排队,电脑的运行速度也比较慢,一个方案算起来可能要20分钟,我们可能几十个方案要组合进行计算,每次加班加点,按照项目的要求来做,做了很多方案,对每个方案和老师一起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我们这个项目应该说比较成功,也获得了科技进步奖。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锻炼。

后来,有一次我记得也是在北京开技术评审会,当时参加这个会的人,包括咱们电力部评审专家在内大概有二十多位,当时在这个会前,我的老师就让我来介绍这个技术方案,但是有一个要求,你不能照着读,必须投影提纲来介绍方案。对于我来说,这个难度蛮大的,因为当时上班没多久,按理我的性格也比较内向,在那么多专家面前讲技术问题,还是非常紧张的。当时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你不去完成好像也不对,因为毕竟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后来我就把那个提纲对应的内容全部写下来,写下来把它背会。然后,在会上我就直接背那个内容,交流效果可能不好,但是把它坚持下来了。通过那次以后,慢慢就不害怕了,以后在交流中就比较从容了。后来又参加了一系列的改造,这些都经过厂

里的认可,也获得了各种荣誉,包括公司劳模等。

2005年东方电气进入风电产业,2006年就成立了风电叶片项目小组,当时因为我是搞火电叶片,我们的领导说你是搞火电叶片可以去搞风电叶片,并且让我担任项目小组组长,因为我2006年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人已经到中年,火电和风电同样是叶片,但是它的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我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且其他组员都是80后,刚入职没多久,我觉得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是再大也要硬着头皮承担下来。所以带领这个团队,把东方电气风电叶片平台也建立起来了,已经利用这个平台独立自主设计了20多个品种,投运的大概已经有6年了。

大家知道我在党派也任职、工会也任职了,我就觉得我的认真工作态度也渗透到党派工作上,包括工会工作上,不管在哪个角色上,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履职,当然肯定要协调好本职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这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今天我很高兴来到中国青年网,刚才从外面进来时也看到,都是团旗,都是很年轻的团队,在这里我也想根据我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些生活感悟吧。作为年轻人要勇于面对目前挑战,因为接受一次挑战就成长成熟一步。另外,平时多想想能为企业做什么,而不是经常想企业能给我什么,当然这个前提是取决于你已经决定在企业干下去,这样你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当中一点一点体会这种成就感,塑造自己的职业品牌,最后你总会有收获的。

最后,也欢迎大家到四川、到东方电气、到东方风电来做客和指导。

谢谢!

主持人:

今天非常高兴,赵萍代表给我们交流了工作、事业和人生很精彩的感悟。她不仅从工作的角度,还从人生发展的角度给我们梳理了自己的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这里对赵萍代表再次表示感谢。

聚焦改革新趋势,挖掘改革新动能,谢谢大家、各位网友参与【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的访谈节目。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赵萍:

谢谢,再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