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0日电(见习记者 李川)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从“一带一路”到“五大理念”,在一个个崭新而又高频率出现的词汇背后,是我国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我国已跨入“十三五”开局之年,作为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跨涉多个行业领域、荣誉卓著的大型老牌国有企业,中国五冶集团如何在新环境下“顺势而为”、“逆流而上”,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全体员工面前。
3月9日,“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访谈节目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演播厅举行。访谈由《国资报告》杂志总编辑苏桂锋主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就“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发表看法,畅抒己见。活动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资委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国资委信息中心协办。
以改革促发展:打好国企提质增效的攻坚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在国企改革部分提出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企提质增效的攻坚战”。对此,程并强认为,提质增效是国有企业在国家转型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最终目的,“中冶集团提出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的新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提质增效的具体体现。”
为此,程并强进一步解释道,源于在冶金建设行业的悠久历史,中冶集团先后承担了国内90%以上、世界60%以上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在钢铁冶金八大部位、19项工艺单元的核心技术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核心就是瞄准国际市场。在提出的三年目标中,中冶集团力争将占据全球冶金项目建设的比例从60%提高到80%。
对于如何打造基本建设的主力军,程并强介绍道,“从冶金建设转向市政、交通、民建等更广阔的市场,这些市场将成为我们基本建设的主战场。”在程并强看来,以内抓管理、外抓市场,抓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来促进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这也是提质增效在市场改革方面的体现。
其实,凭借60多年的技术积淀,中冶集团早已成为国家新兴产业的领跑者。围绕国家改革发展战略,中冶集团乘势转航,把在冶金等工业领域对“水电气”的技术优势延伸到市政民用领域,率先成立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并成立国内首家管廊专业化公司,设立国内首支千亿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全力抢抓新兴产业市场机遇,抢占战略制高点。
作为五冶集团的掌门人,程并强也在提质增效方面落实了方向,“一是从技术上下功夫,使我们的产品工程承包质量最优,从勘察设计、项目论证到工程承包最优,使产品的经济指标最好、质量最好、速度最快。”
“其次,在提升设计服务的同时,通过加强管理来提质增效。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企业全过程、全员实施精细化的经营与管理,把经营管理的各个部位、各个控制点划分到各个岗位、各个专业上去。”程并强介绍道。
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结构调整、市场开发、市场治理要有机结合
如果说提质增效是从企业本身微观层面诠释改革创新,那么面对国家全力推动的供给侧改革这样一个宏观层面的经济结构调整,跨涉多个行业领域的五冶集团又该如何应对?
对此,程并强的理解是去产能化并不是唯一答案。“供给侧改革,确实要把一些附加值不高、能耗过大、富余的产能去掉。但关键是供给侧改革不是单纯的去产能,其核心是把供给侧的供给产品怎么改革的更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程并强认为,当前冶金企业产能过剩有目共睹,但冶金钢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是最基础的工业基础。冶金钢铁企业为共和国的发展,特别是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为此,程并强的观点是对钢铁产品不能一概而论。“在钢铁企业改革过程中,部分产品急需换代升级,但也有一些产品仍然畅销。因而,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把去产能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去产能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比如说东南亚市场、‘一带一路’市场,将是可行之道。”
此外,程并强将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也列为去产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市场上还是存在部分正规产品被伪劣假冒产品挤压的情况,这就要把去产能、结构调整、市场开发,特别是国际市场开发和市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对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去产能过程中合理安排处理好去产能员工的安置,来保证社会稳定的问题,程并强同样认为不容忽视。
从生产型企业转变成生产服务型企业
采访中,程并强谈到,对于五冶集团而言,转型不仅仅是施工对象由钢铁工程转向市政、民建、交通等其他领域,也存在提升工程承包企业的服务范围,即由单一的工程施工承包,转向工程承包加工程服务,也就是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服务型企业。
此外,由产品型企业变成产品加运营型企业,包括项目投资、资本运营也是五冶集团实施转型的方向。“我们企业在面对冶金产能过剩时提出转型提升发展,从冶金转向非冶金,从生产型转向生产服务型,从产品经营转向产品加资本服务,应该说我们经济效益增长大于经济增长,同时做到了职工收入和职工效益的同步增长,这就恰恰实现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提质增效。”程并强介绍道。
然而,摆在五冶集团面前的并非通途大道,程并强指出,当前施工企业大多数的工程建设还延续着旧的体制模式,即设计、勘察、施工、设备采购分段招标,甚至将一个工程承包分割成若干个标段。虽然从政府招标程序来看符合相关规定,但是却不利于整体工程的责任落实,造成各负一摊,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这也不符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
程并强认为,分阶段公开招标的劣势显而易见,不利于国家提倡的改革发展战略,这样造成了国有企业在改革提升过程中的困惑。“最大的困惑在于当前有关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招投标采购不配套,对企业转型提升形成羁绊。因此,两会期间我发言提出清理现在有关政策法规,让这些不配套、过时、相互矛盾、又相互空白的政策法规能够一致起来,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型,推动产品的换档升级。”
转型是否成功,需要市场去检验,在实践过程中,五冶集团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带来的难得机遇,五冶集团积极参与其中。程并强告诉记者,“作为国企而言,首先要把本身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一致,后者实际上就是未来的市场,也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机遇,融入进国家战略,自己发展了,也能促进地方建设,形成多赢局面。”